中国台湾网11月22日讯 初冬阳光明媚的一天,在德阳中江馥渝复合式餐厅,各色月季、菊花和三角梅正大朵大朵娇艳地开放着,走进这里犹如走进春天里。
餐厅老板名叫陈健仁,是台湾台中人,来德阳中江投资创业已经19年了。在花海包围之中,他热情地分享了自己与父亲两代台商来中江的创业故事。
“我父亲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到中江发展了。”陈健仁说,自己之所以来中江投资创业,起因是自己的父亲。
当时,陈健仁的父亲陈和利结识了一个叫熊伟光的中江人,两人因机械加工技术相谈甚欢。于是,陈和利应邀来中江考察投资,并于1998年与熊伟光一起成立了中江利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。
“由于父亲在中江投资发展,我大学毕业后也从台湾来到中江,帮我爸管理他的机械厂。”陈健仁讲到,2005年起他开始打理中江的机械厂,而每年的端午节,最期待的就是吃到道地的台湾烧肉粽。为此,陈健仁的妈妈专门从台湾带来食材做成台湾烧肉粽,除了自己吃,还会分给当地朋友和厂里同事。
“一来二去,包裹着五花肉、蛋黄、香菇,混合着粽叶香和胡椒香的台湾粽子得到了越来越多当地人的喜爱。”陈健仁表示,2016年经媒体报道后,他们的粽子在线上销售火爆并广受好评。“不仅是粽子供不应求,我们也做台式月饼、凤梨酥和台湾口味的馒头,妈妈一人忙不过来,我就有了转行做道地台式餐饮生意的想法。”
2019年3月,由陈健仁创建的“馥渝复合式餐厅”正式营业。创业初期,德阳市台办以现场办公方式为餐厅解决了申请食品许可证等问题,中江县台办也会同县食药监局现场指导食品生产车间标准化建设等,让餐饮“零起步”的陈健仁很是感动。
“由于开业后不久,便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餐厅错过了春节营业旺季。”陈健仁说,“虽然如此,我们没歇着。担忧是有的,但没有泄气,在当地政府帮助指导下,餐厅在防疫形势出现好转后就开始积极复工。”
“在疫情期间,我也没闲着,忙着各种学习。”陈健仁称,为了做出更好的台式糕点,他专程赴成都拜访台湾糕点师傅,学做各式各样的糕点。不仅如此,他还从网上学习兰花等花卉种植技术,把餐厅打造成一个花圃,种植各种各样的花卉。每到花期的时候就把盛开的花搬到餐厅里,让整个餐厅沉浸在一片“花海”中。
“每年四五月的时候,我这里的兰花都竞相开放,可壮观了。”陈健仁称,客人们在他这,不仅享受了特色的台湾餐,还能感受花的芬芳和艳丽。于是,一拨又一拨的客人慕名而来。餐厅也成为了很多刚到德阳、绵阳考察项目或者是刚创业的台湾青年的第一站,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熟悉的乡音、可以听到很多关于大陆相关政策的信息、还可以得到两岸同胞在生活上的关怀帮助。
为了回馈这一方土地,陈建仁和他父母从2008年开始就进行慈善和献爱心活动,在每年的端午、重阳、中秋和春节等节日,都会去贫困乡村看望孤寡老人,向贫困户捐赠物资。
此外,德阳市、中江县台办还充分利用该餐厅联系广泛的优势,于2019年依托餐厅设立“德阳台湾青年创业园中江活动基地”,2020年又设立“中江县基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示范基地”,并以此为平台,广泛开展座谈交流、联谊活动,为台湾同胞在中江这一“第二故乡”构建起心灵契合的温馨家园。
如今,陈建仁已经在中江成家立业,两代台商的“光阴故事”带着兰芷清芬,滋润着两岸同胞相同的精神血脉。(中国台湾网、德阳市台办、中江县台办联合报道) 【编辑:于晓】
以信息畅通优化健康服务(人民时评)
继续填补数字鸿沟,消除信息壁垒,提升信息处理和数据治理能力,预约诊疗、双向转诊、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场景将更加丰富,为居民健康管理提供更坚实的支撑
不少患者有这样的经历:去医院就诊,除了要带上医保卡,还要带着就诊医院的就诊卡。异地就医患者还得拿上具有储值功能的就医地卡。由于各医院间就诊卡不通用,大家手里会积攒各种就诊卡。不同医院之间不能“一卡通用”,诊疗信息不能共享,困扰了许多人。
前不久,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透露,我国基本构建了一套可以覆盖全体居民个人健康身份识别的体系,并且支撑多卡或多码协同应用。下一步将依托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,建成电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的服务系统,加强信息互通、业务互通,方便群众使用。推动电子健康卡与其他卡、码协同应用,解决“一院一卡、多卡并存、互不通用”等就医的堵点问题,有关改革举措受到公众好评。
客观地说,在医疗服务信息化初始阶段,就诊卡极大提高了诊疗效率。在有就诊卡之前,患者就诊需要带好以往的纸质病历、检查检验结果,一些“老病号”有时还需要调取大病历由专人送至就诊科室。有就诊卡后,患者的个人信息、本院的既有病历、医嘱、检查检验结果、影像资料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嵌入卡中,接诊医生在电脑上就可以读取这些信息。然而,由于各医院电子信息系统不联通,就诊卡逐渐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。
在异地就医需求旺盛、群众对便捷服务要求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,仅有医联体、医共体的信息互通远远满足不了需求。去年,《“十四五”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》发布,要求进一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深度融合,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卫生健康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,同时提出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。确立普及推广电子健康卡、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、建立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传输网、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等目标任务,为的就是着力破解医疗服务中因信息不通产生的梗阻问题。
小步快走,步步为营,是务实管用的改革方法论。据了解,目前已经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,20个省份超过80%的三级医院已接入省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,25个省份开展了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,17个省份开展了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,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。着眼未来,继续填补数字鸿沟,消除信息壁垒,提升信息处理和数据治理能力,预约诊疗、双向转诊、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场景将更加丰富,为居民健康管理提供更坚实的支撑。
也要看到,彻底打破就诊卡的信息孤岛,并非易事。医疗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协同工作,包括门诊、住院、医技、药房等多个业务流程。患者医疗数据还关乎个人隐私。将这些信息安全完整地互通共享,对方方面面都是考验。统筹发展和安全,推动建立完善的、符合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场景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,全力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防护能力,才能全链条全过程防止信息泄露。
展望未来,随着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不断完善,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通道将更畅通。以广大群众需求为导向,以具体的应用场景为驱动,强化信息化互联互通、普惠共享,就能持续改善就医体验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(人民日报 孙秀艳) 【编辑:于晓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