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(记者 陈杭)22日,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》、听取审议了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》。
北京国有企业(不含金融企业)资产总额9.11万亿元
报告全面反映了2022年北京国有企业、国有金融企业、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自然资源等各类国有资产管理、使用、处置和监督的实际情况。
报告显示,截至2022年末,全市国有企业(不含金融企业)资产总额9.11万亿元,负债总额5.97万亿元。全市金融企业资产总额9.02万亿元,负债总额8.12万亿元。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1.33万亿元,负债总额0.2万亿元。
全市国有土地总面积35.44万公顷,发现各类矿产129种,森林资源总面积85.57万公顷,平原区地下水埋深15.64米,自然湿地资源总面积0.3万公顷,自然保护地包括5类47处,总面积约32.62万公顷。
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
报告指出,北京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,国有企业对全市经济形成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逐步显现。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,全面完成全市1500多户企业的公司制改革。持续加大创新投入,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增强首都发展新动能。布局首钢京津冀工业互联网、北汽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数字化平台,加快推进数字国企建设。
国有金融资本战略布局持续优化,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高。建立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,创设“京创通”“京创融”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有效提升科创企业融资便利度。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,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,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和额度,协同联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建设,发挥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作用,维护首都金融安全稳定。
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显著提高,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效能得到充分释放。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,强化核心区、中心城区、平原多点地区、生态涵养区等主体功能。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,首次全面完成城市国土空间监测任务。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,推动首都环境质量持续提升,全市河湖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、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、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71.1,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。
将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
根据报告,北京将立足加强“四个中心”功能建设,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动高精尖产业链创新链更好协同发展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在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快技术攻关。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,强化重点领域防控,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工作体系。
同时,北京突出“服务实体经济”,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。进一步扩大优质金融供给,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,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,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督促金融企业履行防控金融风险的主体责任,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和内控体系建设,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,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(完) 【编辑:李岩】
近期,全国多个省份的高校寒假时间表陆续公布。根据官方校历,今年各高校寒假时长集中在35-45天左右,大部分高校1月中旬开始放寒假,2月下旬开学返校。东北地区的高校放假时间普遍较长,南方较短。其中,放假时间最长的有68天,最短的不足30天。
据了解,各所高校可以根据每学期的教学计划,自行安排学期的时间长短。从学生开学报到起,每个学校的进度就略有不同,加上不同时长的教学周和考试周,因此,寒假的安排就产生了差异。由于大学四年的教学总时长是不变的,这学期寒假短,春季开学的时间就会提前,放暑假的时间也会相对提前,暑假的时间就可能相对长一些。只要在全年中满足学时要求,高校可以弹性地决定寒假和暑假放多长时间。
(总台央视记者 韩冰) 【编辑:张子怡】